中蒙建交70周年 | 蒙古汉学家温德华:从中国历史爱好者到译者

来源:中国文化译研网

作者:温德华

2020-03-03

温德华,蒙古国汉学家、翻译家,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,蒙古国立大学副教授。参与翻译了《明史》《“一带一路”: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》等作品。


2019年是中蒙建交70周年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背景下,为了促进中蒙两国图书和文学作品翻译、出版的可持续发展,加强中蒙文化互译领域的深度合作,中国文化译研网(CCTSS)近期赴蒙古国走访多位汉学家、翻译家,让我们一同了解蒙古国一线汉学、翻译出版信息,了解蒙古国汉学家的互译心声。


专访视频:http://www.cctss.org/article/headlines/5441



从中国历史爱好者到译者


温德华从1990年开始学习汉语,长年从事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,最爱读的中国作品也便是历史读物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。2009年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博士学位时,她注意到,不仅中国明朝和蒙古之间的历史资料很少,而且很多蒙古历史学家也不太了解中国古代历史。于是温德华就此决定研究翻译,为了给蒙古历史学家提供最新的中国历史资料。《明史》蒙文版是她与两名译者共同完成的一大翻译项目,该版本直接由古代中文翻译成新蒙文,同时也首次对中国的地名、人名等向蒙古读者做出了注释。


近期温德华正在翻译《图说中国舞蹈史》,书中含有大量文化和历史内容,而这正对她的“胃口”。她表示非常高兴能够翻译这本书,不仅与她的专业对口,而且书中的中国文化、考古相关知识她也很喜欢。


为中蒙“民心相通”做一点贡献


很多蒙古人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在19世纪时的印象,既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也不了解现代中国人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。温德华说,她做中国文化、历史书籍的翻译,正是为了让蒙古人知道中国人是谁、了解中国的历史、让灿烂的中国文化不光光停留在蒙古报纸和杂志的字面上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“五通”内涵中包括“民心相通”,在温德华看来,能够让中蒙人民相互了解文化的书籍,是民心相通的关键。而她能为此做出的一点贡献,便是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作品译成蒙文,让蒙古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、尊重中国,让蒙古国与中国合作共赢,一起发展。她欣喜地表示,她最新完成的译作《“一带一路”: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》不仅是一次全新的翻译体验,同时也将最新的中国内容带给了蒙古读者。


责任编辑:刘一平